首页

女王免费视频

时间:2025-05-30 03:42:20 作者: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陆上主体完成施工 浏览量:95063

  建议为新职业青年提供更大发展空间;建议把更多灵活就业大学生纳入社保体系……今年全国两会上,青年人就业创业、住房安居、医疗保障等话题受到更多关注。

  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朝气、富有梦想、富有开拓精神的群体,最有潜力成为推动一座城市、一个地区、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。但不容忽视的是,就业难、住房贵、生活压力大等问题,让不少青年在就业创业的路上步履维艰。以就业问题为例,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,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;同时,毕业生供给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。

  广大青年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两会上得到了积极回应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,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。同时对年轻人普遍关注的住房供给、医疗服务、生育支持、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作出了具体务实的安排,回应青年群体所思所盼。

  当前,不少地方也已拿出含金量十足的“礼包”。例如,2024年“湖北百校联动”江城六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近日举行,进校企业712家,提供3万余个岗位;山东省实施“青年优居计划”,分别解决青年在过渡住房、租房、购房三方面的现实困难。今年地方两会上,190个地市将青年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

  “在‘考公’‘考编’之外,希望有更广的就业空间”“在外打拼,希望不被‘困’在住房问题上”“为梦想奔跑的路上,希望学校、用人单位、政府给予更多支持”……青年人所盼的,也是政府要干的。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,更加务实高效、人性化的举措充分化解青年群体的后顾之忧,千方百计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和广阔空间。

  数据显示,我国青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.1%,高于整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.2个百分点。青年在城市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。无论是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,还是投身创新创业热潮,青年群体应主动增强对各地发展的参与度、创新力和贡献力,脚踏实地、锐意创新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青春动能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徐 达) 【编辑:唐炜妮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(两会观察)中国经济增速目标为何仍为“5%左右”?

货运方面,合肥机场暑运期间完成货邮吞吐量近2万吨。目前执飞纽约、芝加哥、洛杉矶、大阪、阿姆斯特丹、达拉斯以及深圳、鄂州、郑州9条国际国内全货机航班。

山西晋城男子食指遭挤压缺损 医生移植皮瓣补“缺憾”

9月6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。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燕明介绍,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后,发热等其他症状都没有,胸片或CT也是正常的,但咳嗽症状不缓解,严重的可以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质量,临床把它称为“感染后咳嗽”。

2024环岛赛第五赛段:阿斯塔纳车队伊万·斯米尔诺夫夺冠

“三坊七巷、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、中国船政文化城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景点很受海内外游客喜欢。”有着20余年旅游行业从业经验的福建旅行达人、金牌导游郑宪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。

国家统计局:1—2月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恢复

今年年初,各地文旅“卷”起一轮“农业大摸底”,四川雅安鱼子酱【详情】、上海崇明藏红花、山西运城大闸蟹……一批颠覆“高中地理知识”的组合,令人破防。网友诧异:家乡的好物,一直“瞒”着自己?

中国外交部副部长:中国将成立全球安全倡议研究中心

“夹馍的肉要肥点还是瘦点”“饼喜欢烤的干一点还是软一点”——这些问题通常出现在陕西肉夹馍店铺店员与食客的对话,如今却发生在肉夹馍毛绒玩具销售店铺的“沉浸式打包表演”中。

相关资讯
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断扩围加力 持续释放巨大内需市场潜力

(三)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。实施更加积极、更加开放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,完善人才培养、使用、评价、服务、支持、激励全链条体制机制,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。一是悉心育才,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。坚持走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为主的道路,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,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,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、大国工匠、高技能人才,不断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。二是倾心引才,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引才机制。坚持全球视野、世界一流水平,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,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,千方百计引进顶尖人才,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。要完善拴心留人机制,对引进人才充分信任、放手使用,支持他们深度参与国家计划项目、开展科研攻关,让人才引得进、留得住、用得好。三是精心用才,完善符合创新规律的人才管理机制。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、引进、使用中的积极作用,向用人主体授权,积极为人才松绑。要建立以创新能力、质量、实效、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,强化科研人员待遇保障,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、荣誉性本质,让人才潜心做研究、搞创新。要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,打通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,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。

热门资讯